中国青少年营养状况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近几十年,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青少年营养状况发生了巨大改变,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青少年超重、肥胖比例迅猛增加,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内不可忽视的问题[1]。研究表明,个体营养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紧密相关,如超重和肥胖不仅会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会影响心理健康[2]。还有研究认为,肥胖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自觉幸福密切相关,常引起焦虑、抑郁、社交困难、自我评价过低等行为,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引发诸如“自杀”等问题[3]。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肥胖检出率从1985年至2014年增长了近60倍[4],已成为制约我国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且超重、肥胖趋势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呈现继续增长的态势[5]。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青少年不同营养状况与心理亚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为改善青少年营养状况和心理健康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依照我国传统行政区域划分的六大行政区(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按照男女、城乡、南北地区均约1:1的比例,于2016年3—11月在华东区(上海市、江苏省南京市)、华北区(山西省太原市、长治市)、中南区(湖南省长沙市、娄底市)、西北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西南区(四川省成都市、贵州省贵阳市)、东北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兴安岭市)选取了中学与大学共38所学校,包含了初一至大四年级在内的420个班级,按班级整群抽样方式在中学各年级段随机抽取男女学生各200名左右,在大学各年级段随机抽取男女学生各70名左右,进行心理亚健康调查。共获得16 545份有效数据,其中男生8 344名,女生8 201名,年龄13~22岁。本研究已获得学生本人与家长的知情同意,并得到华东师范大学人体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HR2016/12055)。
1.2 方法运用齐秀玉等[6]编制的“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s,MSQA)”中的心理问卷,对中学生和大学生进行心理亚健康调查。心理亚健康评价指标分为心理亚健康症状、心理亚健康状态和心理健康3种类型。心理维度共包括39个评定条目,每个条目有6个评定等级(1=持续>3个月,2=持续>2个月,3=持续>1个月,4=持续>2周,5=持续>1周,6=无或持续≤1周),等级越低,表示亚健康症状持续时间越长。心理亚健康又可进一步分成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3个维度。39个条目累计“心理亚健康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的条目数≥8条,即评定为心理亚健康状态;18个属于情绪问题维度的条目中,若有“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的条目数≥3条,即界定为情绪亚健康;8个属于品行问题维度的条目中,“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的条目数≥1条,即界定为品行亚健康;13个属于社会适应困难维度的条目中,“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的条目数≥4条,即界定为社会适应亚健康。该问卷信、效度较好。
1.3 体质量指数(BMI)划分标准身高、体重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7]中的测试细则进行。测试人员均为测试学校的相关教师和工作人员,由研究人员在测试前培训参与测试学校的相关人员,使其掌握测试身高和体重的规则和标准。最终测试时研究人员即时监测,并纠正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BMI=体重(kg)/[身高(m)]2,本研究中的中学生研究对象(13~18岁)BMI划分为标准执行WHO制定标准[8]:即<-2 s为消瘦,-2 s~<1 s为正常,≥1 s~2 s为超重,>2 s为肥胖;大学生研究对象(19~22岁)依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进行划分[9]。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不同营养状况青少年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时,采用“Forward LR”法对自变量进行筛选,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不同营养状况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比较青少年BMI正常组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总体检出率为18.5%(1 740名),消瘦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别为22.3%(1 104名),38.7%(662名)和44.7%(209名),不同营养状况青少年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68,P < 0.05)。男生心理亚健康症状检出率为21.0%(1 753名),女生为23.9%(1 962名),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8,P < 0.05)。初中、高中、大专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4.6%(1 680/6 828),22.6%(1 545/6 842),17.0%(490/2 875),学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3,P < 0.05)。男生BMI正常组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7.6%,超重组和肥胖组检出率分别为35.9%和40.5%,各组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女生BMI正常组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9.3%,超重组和肥胖组分别为41.9%和47.0%,各组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 1 不同营养状况男女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etection rate of mental sub-health status among adolescents with different nutritional status
性别 营养状况 统计值 初中 高中 大学 合计 人数 检出人数 人数 检出人数 人数 检出人数 人数 检出人数 男 消瘦 1 522 335(22.0) 710 142(20.0) 211 32(15.2) 2 443 509(20.8) 正常 1 628 346(21.3) 2 192 378(17.2) 1 014 129(12.7) 4 834 853(17.6) 超重 271 101(37.3) 451 153(33.9) 177 69(39.0) 899 323(35.9) 肥胖 40 18(45.0) 97 39(40.2) 31 11(35.5) 168 68(40.5) χ2值 45.55 86.88 82.45 191.94 P值 < 0.01 < 0.01 < 0.01 < 0.01 女 消瘦 1 278 326(25.5) 865 203(23.5) 361 66(18.3) 2 504 595(23.8) 正常 1 601 341(21.3) 2 051 423(20.6) 935 123(13.2) 4 587 887(19.3) 超重 354 145(41.0) 344 147(42.7) 112 47(42.0) 810 339(41.9) 肥胖 134 68(50.7) 132 60(45.5) 34 13(38.2) 300 141(47.0) χ2值 102.00 110.13 69.61 283.87 P值 < 0.01 < 0.01 < 0.01 < 0.01 注: ()内数字为检出率/%。2.2 不同营养状况青少年心理亚健康各维度检出率比较结果显示,在情绪亚健康、品行亚健康和社会适应亚健康各维度中,不同营养状况青少年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情绪亚健康在BMI正常组中的总体检出率为20.5%,消瘦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检出率分别为22.4%,52.9%和66.2%;其中男生BMI正常组情绪亚健康检出率为20.0%,女生为21.0%。品行亚健康BMI正常组总体检出率为20.0%,其中男生为20.6%,女生为19.4%。社会适应亚健康BMI正常组总体检出率为13.9%,其中男生为13.8%,女生为14.0%。见表 2。
表 2 不同营养状况男女青少年各维度心理亚健康检出率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etection rates of various dimensions of mental sub-health among adolescents with different nutritional status
性别 营养状况 人数 统计值 情绪问题 品行问题 社会适应困难 男 消瘦 2 443 608(24.9) 622(25.5) 370(15.1) 正常 4 834 965(20.0) 994(20.6) 669(13.8) 超重 899 420(46.7) 437(48.6) 320(35.6) 肥胖 168 90(53.6) 96(57.1) 79(47.0) χ2值 365.08 400.39 363.53 女 消瘦 2 504 500(20.0) 481(19.2) 405(16.2) 正常 4 587 965(21.0) 889(19.4) 641(14.0) 超重 810 484(59.0) 475(58.6) 371(45.8) 肥胖 300 220(73.3) 210(70.0) 160(53.3) χ2值 923.95 933.50 689.52 总体 消瘦 4 947 1 108(22.4) 1 103(22.3) 775(15.7) 正常 9 421 1 930(20.5) 1 883(20.0) 1 310(13.9) 超重 1 709 904(52.9) 912(53.4) 691(40.4) 肥胖 468 310(66.2) 306(65.4) 239(51.1) χ2值 1 227.16 1 270.69 1 831.81 注: P值均 < 0.01;()内数字为检出率/%。2.3 心理亚健康状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为因变量(否=0,是=1),以性别、年龄、营养状况、地区作为自变量(地区:华北=1,华东=2,中南=3,西北=4,西南=5,东北=6;营养状况:正常=1,消瘦=2,超重=3,肥胖=4;性别以女生为参照;年龄为连续型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性别和年龄后,相对于BMI正常者,消瘦者(OR=1.19,95%CI=1.09~1.30)、超重者(OR=2.76,95%CI=2.47~3.09)和肥胖者(OR=3.43,95%CI=2.83~4.15)发生心理亚健康的风险增加。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从高至低依次为肥胖、超重、消瘦、正常。多项调查结果显示,肥胖者因躯体外貌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影响自我意识[10-12],而自我意识是“所有人格失调问题的中心”[13],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14]。良好的自我意识既可以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同时又能促进幸福感的产生[15]。杨怡等[16]对60名超重、肥胖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超重、肥胖学龄儿童对躯体自信度较低,存在社会适应障碍和行为障碍。Allen等[17]在对259名青少年跟踪随访发现,肥胖儿童的自我价值感不足、抑郁和情绪化饮食风险更高。一项纵向干预研究发现,肥胖青少年自我价值感较低,干预措施改善了心理状态,并且自我意识改善与身体形态改变具有共变关系[12]。但也有部分研究并不支持此结论,如一项调查孟加拉国青少年超重/肥胖与心理健康障碍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青少年超重/肥胖与抑郁和焦虑无显著关联,可能与该国文化中对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具有较为正面的评价有关[18]。同时有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者在超重现象不普遍的群体中更容易受到体质等因素的影响,从而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19]。国内外均有研究显示,肥胖歧视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李高云等[20]认为,肥胖患儿发生抑郁主要是由同龄人肥胖歧视及求助自卑心理造成的。Jamile等[21]研究发现,肥胖者肥胖歧视经历与暴饮暴食行为和心理困扰显著相关。提示影响青少年肥胖者心理行为的重要原因来自社会舆论的偏见。
心理亚健康检出率的年龄效应符合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儿童青少年阶段的心理发展并不是线性发展,通常表现出动态性和敏感性。个体在进入青少年期以后,童年时期均衡稳定的心理状态会逐渐发生混乱,从而使个体自我意识的全部内容趋向新的改造和变换[22]。有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在小学到初中阶段会逐渐下降,在青春期以后会显著提升[23]。Griffiths等[24]在对11~21岁青少年同伴关系研究发现,青少年超重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随年级增加而降低,其中12~14岁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风险最高,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其他因素后,男生比女生发生心理亚健康的风险低,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25]。阳秀英等[26]在探究青少年超重、肥胖与抑郁和行为问题的关系中发现,女生相较男生更容易因体质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并认为与女更加注重外界评价有关。女生在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的变化可能导致产生羞愧等情绪;心理发育中,女生情感更加细腻敏感,进而易产生“否定评价”的焦虑体验,会降低女生的自我评价,引发心理健康问题。众多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肥胖儿童在心理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存在更多以社会退缩为主的行为问题,女生则容易因躯体诉求产生情绪问题[27-28]。
相关知识
中国青少年体能指数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中国青少年饮食行为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相关的营养状况评估与干预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Meta分析
瑜伽练习与改善中老年人亚健康状况的关系.pdf
陕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
我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受诸多因素影响
营养与心理健康:青少年的饮食习惯和心情关联
为青少年开“心理药方” 青少年心理健康圆桌访谈
音乐为背景的言语诱导疗法对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干预研究
网址: 中国青少年营养状况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188127.html
推荐资讯
- 1男女激情后不宜做哪些事 4181
- 2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839
- 3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633
- 4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83
- 5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187
- 6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57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55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25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19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