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可变形传输线、设备互联系统
本公开涉及通信,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可变形传输线、设备互联系统。
背景技术:
1、体域网是一种可以对人体健康信号进行长期检测和监测的新型技术,目前在医疗体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开发出各种可穿戴、柔性健康监护设备,包括传感器、智能手表、智能键盘以及智能眼镜等。这些设备之间处于独立工作,没有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分布式的网络,以实现信息交互与设备互联。
2、目前,主要有两种互联方案,一是用金属导线直接连接,这需要在设备之间进行物理连接,其连接方式的舒适性和弹性均较差,且只能实现低频率的信号传输;另一种方案是通过辐射进行无线传输通信,但无线信号容易受到身体散射以及复杂环境的干扰,同时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容易被窃取,造成信息的泄露。
3、在这种情况下,改善通信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质量和传输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可变形传输线、设备互联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信号传输受限、容易受到外界干扰,造成信号传输质量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2、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可变形传输线,所述可变形传输线包括等离子体互联线、与所述等离子体互联线的输入端连接的信号发射模块、以及与所述等离子体互联线的输出端连接的信号接收模块;
3、所述信号发射模块包括第一共面波导和第一过渡结构;所述第一共面波导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第一通信设备,所述第一共面波导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过渡结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渡结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等离子体互联线的输入端连接;
4、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包括第二共面波导和第二过渡结构;所述第二过渡结构的输入端与所述等离子体互联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过渡结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共面波导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共面波导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第二通信设备。
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可变形传输线通过上述包含共面波导、过渡结构和等离子体互联线的具体结构,能够提高通信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质量和传输效率。
6、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等离子体互联线用于对电磁波进行宽带传输,所述等离子体互联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单元结构;所述第一单元结构包括两个第一金属面、两个第二金属面和四个第三金属面;所述两个第一金属面分别作为上部金属面和下部金属面;
7、其中,每个第二金属面的第一端通过一个第三金属面与所述上部金属面连接,每个第二金属面的第二端通过一个第三金属面与所述下部金属面连接,每个第二金属面的第三端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一单元结构的第二金属面。
8、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面的宽度为4mm,所述第一金属面的长度为1mm,所述第二金属面的宽度为2mm,所述第三金属面的宽度为5mm,所述第二金属面和所述第三金属面的长度均为0.5mm。
9、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等离子体互联线用于对电磁波进行阻带传输,所述等离子体互联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目标单元结构;
10、其中,每个目标单元结构包括第一单元结构和第二单元结构,所述第二单元结构与所述第一单元结构的结构组成相同,所述第二单元结构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单元结构。
11、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单元结构的第一金属面的宽度为2.7mm,所述第二单元结构的第一金属面的长度为1mm,所述第二单元结构的第二金属面的宽度为2mm,所述第二单元结构的第三金属面的宽度为5mm,所述第二单元结构的第二金属面和第三金属面的长度均为0.5mm。
12、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共面波导包括介质基底层,以及覆盖在所述介质基底层上的金属层;其中,所述金属层包括第四金属面,以及位于所述第四金属面两侧的第五金属面;所述第四金属面与所述第五金属面之间存在缝隙。
13、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金属面的宽度为9.24mm,所述第五金属面的宽度为25mm,所述缝隙的宽度为0.4mm。
14、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结构包括目标金属面、以所述目标金属面为对称轴对称设置的第一扇形金属面和第二扇形金属面;
15、所述目标金属面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四金属面连接,所述目标金属面的输出端与所述等离子体互联线连接;
16、所述目标金属面的两侧分别设置多个凹槽;每一侧的多个凹槽的深度按照预设方向和预设比例依次升高;
17、所述第一扇形金属面和所述第二扇形金属面的扇形曲线的曲率符合预设要求;所述预设要求是基于所述第一扇形金属面和所述第二扇形金属面的扇形曲线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设置的。
18、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基底层为聚酰亚胺膜。
19、本公开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互联系统,所述设备互联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可变形传输线,所述可变形传输线的一端与第一通信设备连接,所述可变形传输线的另一端与第二通信设备连接。
20、本公开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的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可变形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传输线包括等离子体互联线、与所述等离子体互联线的输入端连接的信号发射模块、以及与所述等离子体互联线的输出端连接的信号接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可变形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互联线用于对电磁波进行宽带传输,所述等离子体互联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单元结构;所述第一单元结构包括两个第一金属面、两个第二金属面和四个第三金属面;所述两个第一金属面分别作为上部金属面和下部金属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可变形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面的宽度为4mm,所述第一金属面的长度为1mm,所述第二金属面的宽度为2mm,所述第三金属面的宽度为5mm,所述第二金属面和所述第三金属面的长度均为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可变形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互联线用于对电磁波进行阻带传输,所述等离子体互联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目标单元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可变形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结构的第一金属面的宽度为2.7mm,所述第二单元结构的第一金属面的长度为1mm,所述第二单元结构的第二金属面的宽度为2mm,所述第二单元结构的第三金属面的宽度为5mm,所述第二单元结构的第二金属面和第三金属面的长度均为0.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可变形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面波导包括介质基底层,以及覆盖在所述介质基底层上的金属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可变形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金属面的宽度为9.24mm,所述第五金属面的宽度为25mm,所述缝隙的宽度为0.4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可变形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结构包括目标金属面、以所述目标金属面为对称轴对称设置的第一扇形金属面和第二扇形金属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可变形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基底层为聚酰亚胺膜。
10.一种设备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互联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可变形传输线,所述可变形传输线的一端与第一通信设备连接,所述可变形传输线的另一端与第二通信设备连接。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出一种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可变形传输线、设备互联系统,该可变形传输线包括等离子体互联线、与等离子体互联线的输入端连接的信号发射模块、以及与等离子体互联线的输出端连接的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发射模块包括第一共面波导和第一过渡结构;第一共面波导的输出端与第一过渡结构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过渡结构的输出端与等离子体互联线的输入端连接;信号接收模块包括第二共面波导和第二过渡结构;第二过渡结构的输入端与等离子体互联线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过渡结构的输出端与第二共面波导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共面波导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第二通信设备。本公开实施例能够有效提高通信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质量和传输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胜,姚鑫城,景利乔,王作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40129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相关知识
基于DIGIMESH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基于多通道肌电的可穿戴脊柱健康监测设备与系统
可穿戴的生理监测系统设计
物联网远程健康管理系统设计
物联网远程健康管理系统设计.doc
基于蓝牙和智能手机的人体多生理参数无线监测系统
华中大、南洋理工发Nature:无线超声传感器用于颅内生理信号监测
【智慧灌溉】园林无线灌溉控制系统,定时定量喷灌
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在医疗健康中的应用
基于stm32的健康监测仪控制系统设计
网址: 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可变形传输线、设备互联系统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339913.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985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760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394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301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3016
- 6补肾吃什么 补肾最佳食物推荐 2592
- 7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519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278
- 9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268
- 10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