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滴
助进食障碍者自助
关注
作者 | 何一
一滴的知乎和微信后台经常会接到各式关于减肥的问题,比如,“我身高xx体重xx,要怎样才能减到xx的体重”,“我怎样才能在x周以内减掉xx斤?”,“吃xx、用xx能不能减肥”,等等。在讨论这样的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是,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需要减肥?
很多人在考虑自己是否需要减肥的时候,会参考BMI指标。BMI的全称是Body Mass Index,意思是体重指数,算法是将体重(按千克计算)除以身高(按米计算)的平方。
对于成年人,BMI的分类如下:
•18.5以下,低体重
•18.5 - 24.9,正常
•25 - 25.9, 超重
•30 - 34.9, 一级肥胖
•35 - 39.9, 二级肥胖
•40及以上, 三级肥胖
有不少人觉得,只要BMI还在正常区间内,这个数值越低越好。但是这样真的靠谱吗?
BMI的由来
BMI的计算公式诞生于19世纪30年代,是比利时统计学家Adolphe Quetelet为了量化所谓的“普通人”的体重而设计出来的。到了20世纪70年代,因大名鼎鼎的美国医生Ancel Keys的推崇,BMI被当做一个健康指标、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大量研究显示,BMI与疾病风险的关系呈现一个U型,也就是说,偏高和偏低的BMI与更高的疾病风险相关。比如,BMI大于30的人群,患有二型糖尿病、心脏疾病、关节痛、某些癌症等疾病的风险更高;而BMI低于18.5的人群则有更高的营养不良、骨质疏松、发育迟缓、生育能力下降等等的风险。
然而,如果据此就认为BMI是个完美的健康指标,认为实现了BMI意义上的正常就算健康,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BMI的局限性
首先,BMI在其数据区间两极有相对较高的参考价值,但 在区间的中段,它是一个不可靠的健康指标。
BMI只考虑身高和体重,而并不考虑一个人的身体组成成分,也就是说, 它不考虑一个人的脂肪量和肌肉量、也不考虑脂肪的分布。因为肌肉的密度比脂肪大,很多肌肉量偏高的健身爱好者和运动员,按BMI的标准,都会被划归到超重甚至肥胖的区间。但是,很多这样所谓的“超重者”其实并不胖,他们的体质也比不少体重“正常者”更好。所以,在BMI的中段区间,绝非是BMI越低越好。
著名篮球运动员Lebron James,身高2米03,公开的体重是113公斤,BMI是27.4,属于超重范畴
BMI偏高未必等同不健康,BMI正常也并不等同健康。不少研究发现,在超重和肥胖者中,有一部分人是代谢正常的,也就是说,他们不存在胰岛素抵抗、二型糖尿病,没有高血压、血脂异常。一项依据韩国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研究发现,47.7%的BMI意义上的肥胖者,从代谢角度来说是健康的。而另一项美国的研究发现,在体重正常的成年人中,有23.5%的人有某种程度的代谢异常。一项针对老年人BMI的元分析甚至还发现,BMI超重与死亡风险并无关系,反倒是BMI 23以下呈现了更高的死亡风险。
其次, BMI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存在清晰的分野。
一个人可能因为体重增长了1公斤,而从BMI认为的正常变成不正常,但是这1公斤的体重,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健康发生了本质性变化。我现在在美国一家医院的健康管理中心做心理咨询师,我有一些病人,TA们的体重稍高于BMI 25,这些病人都很渴望把体重努力降到BMI 25以下,因为这样医疗记录就能显示TA们的体重“正常”了。我很理解这种执念的由来,但这些人没有其他健康因素来合理化减重,所以强求BMI 25以下是没有必要的。更智慧的策略是建立和维系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体重自然找到自己觉得合适的位置。
此外,过去大量的BMI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是以白人群体为样本的,针对亚裔群体的研究发现,在BMI 25以上的群体里,亚裔群体罹患代谢疾病的风险比白人群体更高。因此,也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倡导亚裔的超重和肥胖的BMI标准应该稍微下调,以促使人们重视和及时干预、改变公共卫生资源的分配。也许有人要说,那这不是更说明亚裔群体需要努力减肥吗?也不尽然。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也存在自然差异,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BMI 20左右是一个体重的天然设定值,但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BMI 25左右才是一个天然体重,这两个人都可能是健康的。我们前文提到的研究也佐证了这一点。 落到个人层面,我们始终要具体个案具体分析。
谁需要减肥
那回到正题,到底谁需要减肥?
如果是依据某个拍脑袋决定的目标体重值(比如100斤)、来判断自己要不要减肥,是非常不妥的。
如果确实有可以归因于高体重的疾病,那减肥是有必要的。比如,因为体重过高、关节承力过大,从而导致关节疼痛,为了减轻关节痛、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而去减肥,那是很合理的。归根结底,我们还是得以健康为导向,看具体个人的健康指标。
如果真的是出于健康考虑需要减肥,我们也 不建议执着于称上的数字,而是需要多关注身体机能的指标,比如白天精力好不好,爬楼梯是不是容易气喘吁吁,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如何,等等。这些指标比体重称上的浮动更有意义。
在我们看来,最好的体重管理策略,不是给自己设定一个体重目标,然后不惜一切地去实现它,而是 以健康为导向去生活,欣然接受由此带来的自然结果。
参考文献:
Appropriate body-mass index for Asian population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2004). The Lancet, 363(9403), 157–163.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3)15268-3 Callahan, A. (2021, May 18). Is B.M.I. a scam?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July 24, 2022, from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18/style/is-bmi-a-scam.html Expert panel report: Guidelines (2013) for the management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adults. (2014). Obesity, 22(S2). https://doi.org/10.1002/oby.20660 Mathew, H., Farr, O. M., & Mantzoros, C. S. (2016). Metabolic health and weight: Understanding metabolically unhealthy normal weight or 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e patients. Metabolism, 65(1), 73–80. https://doi.org/10.1016/j.metabol.2015.10.019Winter, J. E., MacInnis, R. J., Wattanapenpaiboon, N., & Nowson, C. A. (2014). BMI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older adults: A meta-analysi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99(4), 875–890. https://doi.org/10.3945/ajcn.113.068122
图片来自网络
不要和身体玩饥饿游戏| 明尼苏达饥饿实验这样告诉我们
青你2说的健康身材管理,真的健康吗?
一滴
微信号: EDSelfhelp
助进食障碍者自助
输入
进食障碍康复资源清单
康复文献 | 诊疗中心 | 互助团体
更多信息 请查阅一滴菜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