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特殊儿童家庭康复指导指南

特殊儿童家庭康复指导指南

来源:泰然健康网 时间:2024年11月24日 20:14

当孩子被诊断为特殊儿童时,家庭是他们最重要、最持久的支持系统。作为家长接受之,并积极行动起来,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家庭中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对于提高特殊儿童的生活质量、促进其潜能发展至关重要。本指南旨在为家长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帮助您在家庭环境中为孩子开展康复训练。

特殊儿童家庭

了解孩子的特殊需求

与专业医生、治疗师进行充分沟通,明确孩子的具体诊断(如自闭症、智力障碍、听力障碍等)和功能障碍表现。学习相关特殊教育知识,了解孩子在认知、语言、手功能、社交、运动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了解政府对特需儿童康复政策

以深圳市为例,深圳户籍的特需儿童,7周岁以下可以每年享受5万元的康复救助金,7周岁以上需要办残 疾证,残疾等级1-2级每年康复救助金5万,3-4级,每年4万,必须在残联定点的机构使用。非深户的特需儿童,6周岁以下,有深圳少儿医保的特需儿童,可以在深圳的医院康复,自费部分占住院费的10%。

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保持乐观、包容的态度,接纳孩子的特殊需求,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孩子的康复训练,形成统一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根据孩子的评估结果和专业建议,结合家庭实际情况,与机构老师共同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康复目标。将康复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训练任务,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内容。坚持家庭康复,把在机构所学进行泛化。

思奇中心为各位家长提供康复后台:微信小程序:儿康宝 帮助各位家长及时跟进孩子的康复情况。

康复训练内容及方法

一.认知训练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和场景,帮助孩子认识常用的生活物品及功用,帮助孩子理解名词、动词,代词等词汇,建立颜色、形状、大小、数量等概念。玩一些简单的认知游戏,如记忆游戏、分类游戏、配对游戏等。阅读绘本,自制家制书,观看教育视频,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语言训练

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多与孩子交流,说话时语速要慢、声音要清晰,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从简单的发音、词语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句子和对话。进行口型模仿训练,让孩子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口型,纠正发音。唱儿歌、讲故事、朗诵诗歌等,增强孩子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手功能训练

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让孩子感知,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他能做的事,比如:吃饭,脱衣,拖鞋等,记住你帮孩子做得越少,孩子的锻炼机会越多。孩子动手能力越强,孩子进步得越快。

四.社交训练

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如儿童聚会、社区活动等,增加与他人接触的机会。教孩子基本的社交礼仪,如打招呼、道谢、道歉等。引导孩子与同伴进行互动游戏,培养合作、分享、轮流等社交技能。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社交训练方法,让孩子在模拟的情境中练习社交应对。

五.运动训练

根据孩子的运动能力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爬行、站立、行走、跑步、跳跃等。利用家庭中的家具和器材,如楼梯、椅子、皮球等,进行简单的运动训练。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如抓握、拿捏、穿珠子、画画等,提高孩子的手部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一致性和连贯性康复训练要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尽量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正强化激励及时给予孩子表扬和奖励,强化他们的正确行为和努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避免过度疲劳注意孩子的训练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疲劳和抵触情绪。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情绪反应,适时调整训练计划。定期评估和调整定期对孩子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一般半年到一年去第三方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康复计划和训练方法。

与专业机构和学校的沟通与合作

定期带孩子到专业康复机构接受评估和治疗,与治疗师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的进展情况和改进意见。积极参与特殊儿童家长培训和交流活动,分享经验,互相支持。与学校老师保持良好沟通,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关注家长自身的心理调适

照顾特殊儿童往往会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家长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自我调节和寻求帮助。加入家长支持团体,与其他有类似经历的家长交流,分享情感和经验,获取心理支持。

相关知识

家庭育儿指南
儿童健康指导师
《儿童健康指南》
育儿内容,家庭育儿指南?
中国家庭营养指南
把儿童心理健康纳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孕妇及新生儿家庭安全指南.docx
家庭医生服务,您签约了吗?签约家庭医生指南
医家校社协同,照亮特需儿童康复路 康复家庭表彰大会暨医家校社协同支持座谈会圆满举行
早产儿应如何被特殊关照? 这份科学护理指南请收好

网址: 特殊儿童家庭康复指导指南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63325.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