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育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随着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双语教育已经成为民族地区幼儿园的主要教育模式,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究,民族地区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明显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着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发展。本文以仫佬语与汉语融合教学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总结实践经验,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对策,以解决这些问题,旨在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育的重要作用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语系众多且繁杂,各地区方言差异很大,广西等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为了幼儿语言教育精准化、规范化,都开设了双语教育。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为例,该县是全国唯一仫佬族自治县,全县38.88万人口,是仫佬、壮、瑶、侗、苗、汉等多民族融合杂居的少、边、穷地区,其中仫佬族12万余人,地方方言以仫佬族语系为主。该县幼儿园均开设了仫佬语与汉语共同教学,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规范教学普通话,以及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该县幼儿园实施的双语教学,幼儿教师根据双语教学的目的与幼儿教育的教学目标,以仫佬语为切入点,仫佬语属汉藏语系的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仫佬语和侗语、水语、毛南语比较接近。长期以来,因为仫佬族人民与汉、壮等民族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不少群众既会汉语,也会仫佬语。在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能够与汉族的幼儿进行深入的互动和交流,提升了幼儿语言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这是少数民族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对于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事业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2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育面临的问题
2.1部分幼儿教师对语言教育的认知不足
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存在对语言教育认识不足的问题,语言教育不是简单的日常交流,而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为幼儿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幼儿在掌握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之上,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民族地区的语言教育工作难度更大,其培养目标更高,除要让幼儿正确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更重要的是排除地方方言的影响,规范学习普通话。部分幼儿教师在双语教学时,其教学目标有所偏差,只注重发音是否精准,忽视幼儿语言思维的培养和良好语言习惯的塑造,不利于幼儿整体语言能力的提升;例如在仫佬语的教学之中,比如属元音开头的仫佬语发音,音节前总带上一个喉塞音。韵母有的只有元音,有的元音辅音均有;声调则贯串于整个音节中,用以表示音节的高低抑扬顿挫,许多教师没有注重这些内容的教学。
2.2语言教育存在片面性
因为民族地区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是施行双语教学模式,部分幼儿园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片面追求本民族语言的规范化,或是只专注汉语言教学,而不是增进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双语交流与融合,不能做到二者相平衡,且不能根据幼儿的成长及时调整教学重心,导致幼儿只熟练掌握某一种语言,另一种语言就有所欠缺。以仫佬语为例,仫佬语的声母有单纯声母、鄂化声母和唇化声母等三种。单纯声母有P、Ph、m、f、V等唇音声母和t、th、n、j、ts、ths、S等舌尖声母,还有C、Ch、n、j等舌面声母和k、Kn、y、r等舌后声母和喉声母n等;唇化声母只限于舌后音、鄂化声母则分为唇音和舌后音两种。
2.3语言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部分民族地区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根据对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0所幼儿园语言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许多幼儿园很少使用仫佬族语言进行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几乎全部采用汉语教学,甚至限制幼儿用仫佬语进行交流,不能根据本民族文化和语言的特点,在教学中把民族语言有效融合进去,只采用单一的汉语语言教学模式,导致幼儿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不够深入,这对于幼儿的语言学习发展和民族文化发展都极为不利,幼儿过度依赖汉语,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甚至久而久之,仫佬人不会讲仫佬话的“忘本”现象日益加重,本民族语言逐渐被淘汰甚至消失,这对民族地区的稳健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3提高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育水平的有效策略——以仫佬语与汉语融合教学为例
3.1民族语言与汉语语言紧密结合
想要提高民族地区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水平,幼儿教师首先要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把民族语言与汉语语言教学紧密结合,使二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提高幼儿对两种语言的掌握程度,从而使幼儿的语言学习得到快速的发展。
仫佬语属于汉藏语系的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是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主要使用的民族语言之一,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二幼为例,该园中幼儿教师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开设了仫佬语与普通话互译的课程,比如仫佬语中基本词汇与汉语的互译:仫佬语称父为布、母为腻、兄为外、弟为侬、姐为遮、妹为诺、伯为巴、叔为梭、妻为卖、子为老、女为勒亚。称马为骂、牛为顿、猪为墓、猫为妙、鸡为计、鸭为腰。在幼儿日常的生活的过程中也插入的仫佬语和汉语互通的教学,比如吃饭为斩乌、穿衣为登谷,开门为凯朵、洗澡为沐很。根据当地民族语言的特点,幼儿教师制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注重了幼儿之间的层次差异性,根据不同幼儿阶段对不同语言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内容涵盖领域非常广阔,涵盖了幼儿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基本生活领域。
3.2民族语言与汉语言结合的实用性
语言最根本的用途是在于人际交流,因此要注重民族语言与汉语言融合的使用性,让幼儿能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熟练的掌握两种语言,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幼儿对两种语言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熟练度。例如在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中,可以设计仫佬语与普通话互译的小游戏,幼儿教师给出汉语手、脚、门、桥等词汇,让幼儿根据自身所学把他们翻译成仫佬语,还可以给出一些仫佬语的词汇比如布、腻、妙、计等,根据不同的语境让幼儿翻译成为汉语,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幼儿对仫佬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理解,使幼儿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两种语言,达到提高幼儿双语综合水平的教学目标,促进民族语言与汉语言之间的有效融合,还能够锻炼幼儿的记忆力,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3.3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教学形式
对于学前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语言学习情况,不断丰富语言教学的内容,例如,当幼儿在3岁左右刚入园的阶段,因其与父母接触时间长,主要以仫佬语的学习为主,这个时间段幼儿教师要以仫佬语的教学为主,当幼儿逐渐长大,在4—5岁的年龄阶段,幼儿教师要调整教学内容,在仫佬语教学中融入汉语言教学,让幼儿明确汉语言与仫佬语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汉语言与仫佬语融合的教学形式,提高幼儿对两种语言的认知程度,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的强化和提高,确保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熟练地运用仫佬语与汉语言,对于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4总结
综上所述,把民族语言教学和汉语语言教学两者高度结合并渗透到幼儿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之中,让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提高幼儿语言学习水平,促进了民族语言与汉语言之间的深入交流,对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知识
幼儿园健康教育论文
早期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形体训练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分析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疫苗接种》疫情主题教案 幼儿园免费教案
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论文
婴幼儿早期教育精选(九篇)
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幼儿园小班健康《小鱼小鱼快回家》优秀教案(附反思) 幼儿园免费教案
幼儿园健康教育常识(精选13篇)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婴幼儿照护和早教机构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网址: 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育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https://www.trfsz.com/newsview73863.html
推荐资讯
- 1从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3677
- 2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3505
- 3习惯造就健康 影响健康的习惯 3204
- 4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3090
- 5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多款感冒药 2902
- 6男子喝水喉咙里像放了刀子一样 2401
- 7第二轮新冠疫情要来了?疾控中 2165
- 810人混检核酸几天出结果?1 2155
- 9转阴多久没有传染性?满足四个 2113
- 10打完新冠疫苗后能喝绿豆汤吗? 2013